3)第一百七十六章 黄巾起义背后_第四天灾养成手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在往前数数百年前的时间里,一共发生过两次“党锢之祸”。

  第一次在桓帝时期。

  宦官赵津、侯览等党羽与张泛、徐宣等人为非作歹,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,期望以此逃脱惩罚,而官员成瑨、翟超、刘质、黄浮等不畏权贵,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。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,桓帝听信一面之词,重处了这些官员。

  朝中重臣、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、司空刘茂一同向桓帝进谏。

  桓帝不悦。

  刘茂不敢多说。

  陈蕃独自上书,以汉初“申屠嘉召责邓通,董宣追劾湖阳公主”的例子,为受罚的官员们辩解,并要求桓帝“割塞近习与政之源”,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。

  桓帝不理他,而宦官等人更加嫉恨士大夫们,虽不敢加害名臣陈蕃,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。

  河南尹李膺,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。

  张成为宦官党羽,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,诬陷李膺等人“养太学游士,交结诸郡生徒,更相驱驰,共为部党,诽讪朝廷,疑乱风俗”。

  士人、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。

  桓帝大怒,诏告天下,逮捕并审理党人。

  李膺、陈寔、范滂等许多在当时颇有名望的士族被逮捕下狱。

  之后不久,桓帝窦皇后的父亲槐里侯窦武为城门校尉。

  他名列三君,同情士人,于次年上书求情。

  同时,负责审理此案的宦官王甫等人也为党人的言辞所感动,取消了对他们的酷刑。

  不过主要原因是,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。

  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,向桓帝进言,说天时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。

  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,改元永康,大赦天下。

  党人等获得释放,但放归田里,终身罢黜。

  之后,当今皇帝刘宏即位,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。

  窦武因身为皇太后父亲而被任命为大将军,陈蕃再度被任命为太尉,两人与司徒胡广一起掌握朝政。

  名士李膺、杜密、尹勋、刘瑜等人得以重新被起用。

  民间大多认为,贤人在朝,太平盛世快要来了。

  宦官首领曹节、王甫等人则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,窦太后多次在他们怂恿下乱下命令。

  陈蕃、窦武等人认为宦官这样干涉朝政,不是了局,于是私下商议,上书太后,要求革除宦官参政。

  但窦太后认为从汉元帝时就有宦官参政,是正常现象。

  虽在窦武等人建议下处死了宦官管霸、苏康等,却保护曹节等人,不愿士人处罚他们。

  宦官和士人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。

  而且这一次,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且年幼,对权力掌控度还没有桓帝高的缘故,许多矛盾已经超出了原本的互相检举这种“文斗”。

  而是改成了“武斗”!

  不久后,窦武等人准备动手除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