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九部助缘第十章心想事成之法,心寂相灭之境_道门崛起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迦见那僧人离去,自己的疑惑也无从解答,暗道:“这人自出现后,屡屡用我曾经的形象,但又并未见他用这形象招摇撞骗,想来此人也在惑中吧。”

  他既找不到那人,便即退心转境,四周本来是浩渺无边的梵天世界,竟在顷刻间,渐渐消失,化为种种光,光中又演化出种种世界境相,最后演出幽冥世界,他已经自然而然地出现临将臣等人身边。

  各位可能看得莫名奇妙,外加匪夷所思,到底是他把身边的世界给转变了,还是他的移动过程太快,一步就跨进了冥界呢?这事大有文章,涉及到后面种种境界转换过程,因此咱们非说不可,不然这故事可就讲不下去了。况且,这种合情合理、率真自然的凑字数行为,是码字的人义不容辞的事,偶也不会脸红,不妨多罗嗦几句。

  咱们平时说,偶从东走到西,走了十公里。这句话中包含了偶作为一个生命感受到的空间观念,东西两点之间物理距离。在普通人的世界观里面,这个空间感,相对于感知者,真实存在的。有着“我”和“我要走的距离”之间的观念,但根本上却是“我”和“我之外的事物”的二者差别。

  但对修行者而言,越向高境界修,越会发现一个事实,这个空间存在,并非是自身之外的独立存在,而是与自己的修为深度有着绝对且直接关系的。不仅如此,整个所谓身外世界的存在与否,都是与自己有着直接的联系。

  像刘迦现在的状况,他发现整个世界的存在与否,或整个世界如何地存在,都取决于自身的心识结构。不同的心识结构,呈现不同的世界相。这对所有的生命而言,包括修行者和普通人,原理都是一样的。

  修行者较之普通人不同的是,他知道这根源,并且真实地体验到了,同时学会了如何运用心识结构来成相和去相。而普通人呢,只是随着业识迁流的惯性,去接受这样的心识结构,并随着这心识结构去感知这心识结构形成的世界观,同时强化这种世界观。

  这么说起来,细心的哥们儿,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造这个世界的相,是那个“心”,感受这个世界并且认同这个世界的,还是那个“心”,二者是同一个东西。

  当偶们把“创造者”和“被创造出来的世界”二者截然分离时,咱们就会感受到现实的世界是多么真实地存在。可当偶们将之合二为一时,去掉二者之间的差别,也就是去掉二者之间用来分别差异的心识结构内容,万相呈一,万法归一,而这个一,并不实有,只是把不明真相的那个“惑”的状态转为“不惑”的状态,即可。

  偶们凡夫就是因这个“迷惑”状态,而自然生出许多“以为存在”、“认为存在”的世界相,这个“以为存在”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