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章 启程_废土西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你一定有很多疑问。”李世民说。

  玄奘讶然,随他进了门,两人这回没有去会客室,而是到了隔壁的种植园里。

  “李先生是故意的?”玄奘问道,他忽然发现,这个监督员比想象中的更有城府。

  “算是换了种方式实现目的吧。”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,反问他道,“信使先生,你可曾有过这样一些怀疑:沙漠如此贫瘠,钢铁从何而来?末日之战已过数百年,汽车如何能留存至今?若不是那时留传下来的,又是如何制造的?谁可能有能力制造它们?我们做不出一支铅笔,为何却拥有枪和子弹?我们的物资组成,为何是如此怪异失衡的结构?”

  连续的发问,令玄奘愈发震惊。想不到,对方竟然会观察到这样的细节。

  “我认真研读过古文献,发现其本身就存在许多自相矛盾之处。我所看到的现状,与根据其中描述所做的推演,也有着严重的脱节。长安姑且不论,沙漠中其他居民所拥有的很多东西,与如今生产能力极其不符。

  “如果将这些现象解释为大部分产物并非由我们制造,而是把现成的拿来用,勉强解释得通。但钢铁的冶炼不是小工程,长安至今也只能制造小型产品。像车辆这种大型而又容易消耗的东西,只取用现成的而不生产,最多二十年就要全部报废。

  “我们避难所存在了多久?不是二十年,是六百多年。六百多年,我们总是能找到可用的车辆。”李世民注视着面前的种植架,深深吸了口气,说道,“这不禁让我怀疑,长安真的存在了六百年吗?会不会是,我们的历史是编造的呢?”

  玄奘不想让他困在自己的思维怪圈中,如实说道:“不会的,有很多证据,能证明废土存在的几个世纪是真实而连续的,避难所的历史当然也不是编造的。”

  李世民抚摸着一片绿叶,轻声道:“你只是以信使的眼光,凭借你的所见所闻,从大局上这么判断。还记得我们讨论过的避难所实验吗?后来我想,长安的实验也许还要再加上一个条件,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,将整个避难所的历史重启,以全新的变量,让这里发展出另一个路线。避难所确实延续了六百年,但每一次循环,大概只有百年左右。这就能解释车和枪都是从哪来的了,它们是实验者投放的。”

  玄奘不禁愕然,好一会儿,才问:“李先生为什么忽然就有了这样的猜想?”

  “因为菩萨。”李世民说:“她提起两年前我的地府之行时,我意识到阎王招魂、神昉传经、观音显像和西天取经,这一系列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地府之行正是取经的铺垫,神昉来长安绝不是巧合。他们给出了难题,又主动展现了解决办法,这样我才会全力支持神昉取经。”

  玄奘忽然想起,自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