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9章 成长了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好干,带头做好都察院的监督职责,同时还下旨,封蔡玉卿一个二品诰命夫人。

  结果没想到,黄道周直接就拒绝了,还引用了一大堆道理,说得崇祯皇帝头疼,甚至是有点气恼。

  给你赏赐还不要,还引经据典地叽叽歪歪,烦不烦?

  不过这个念头也是本能地一出来之后,他就立刻警醒:忠言逆耳,忠言逆耳……

  心中念叨几句之后,崇祯皇帝就释然了。

  随后,他就眼前局势,问策于黄道周。

  这一次,可不像以前。

  以前的时候,他面对朝局,那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,因此问策的时候,都是别人说什么,他听什么。

  但是如今,他经过刘伟超的讲解,特别是有历史已经证明的手段,因此他心中大概清楚,什么事情该做,什么事情不该做,什么事情要急着做,什么事情缓着来。

  真是因为崇祯皇帝心中已经有这么一个谱了,此时再听黄道周在那侃侃而谈的时候,他忽然发现,黄道周说得都对!

  比如,黄道周主张亲贤臣,远小人;以民为本,还有格物致知,经世之学等等;

  可是,他再细问下去的时候,黄道周的回答,他就不满意了。

  因为黄道周的回答,大部分都是存在理论上,也就是说说可以,真要做起来很难。

  简而言之,黄道周在具体措施上,要么不切实际,要么泛泛而谈。

  谈到后来,崇祯皇帝算是明白了,这个黄道周确实是适合都察院的职务,或者去国子监当祭酒也可以。

  学问是有,可以育人,也可以督导别人,但是就没法去当一个亲民官!

  这样的认识,让崇祯皇帝自己都有点吃惊。

  因为以前的时候,他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,自己能独立判断出一个人适合什么?

  都是群臣怎么说,他就怎么觉得!

  等到黄道周退去,崇祯皇帝自己坐着琢磨了下这个感觉,最终只能归结为:因为和刘伟超聊得多了,长见识了!

  想到这,他不由得嘴角微翘:在这个世界,要论见识,何人能及自己?

  正在发愣着,又有内侍前来禀告,说有将近五千漕工,被黄得功所部选为新兵的,带其家属,已经到达通州了。

  黄得功和孙应元所部,都在运河两岸,一边赈灾,一边选拔新兵。

  不过人数过多,新兵不能一起北上,因此分批北上,这是到京师这边来的第一批。

  对于这些新兵,是有严格要求的。

  不止是兵员素质要合格,而且还要是良家子。就是没有囚犯经历,并且几代为民,还要有家眷。

  如此,家眷也会随队伍到京师,定居在京师。不但是安军心,也有为人质之意。

  也是如此,五千新兵,到达京师的人数,就有两万左右。

  新兵好说,安置家属是个大事。

  崇祯皇帝随即召集兵部、户部以及内阁等,开御前会议,解决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