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45章 工业化国家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纳、护军校浑达善。

  要知道,轻车都尉是建虏那边的爵位,男爵以下就是,正三品,这在建虏那边已经绝对是核心人物了。这都能被杀,可见战况之激烈!

  这个战绩,崇祯皇帝其实是知道的。如今阎应元反馈回来的消息,和他这边所掌握的差不多。两个总兵,都是能用的,自然会让他欣慰。

  也是如此,他便没有追究白广恩和白腾蛟两人的一些小错,比如改军制为家丁制,用朝廷下拨的钱养他们自己的家丁。

  实际上,明朝最终会出现家丁制,朝廷是占有很大的责任。

  不止是崇祯朝,是自明朝中后期开始,九边重镇的军饷粮草就开始慢慢得不到及时补充。但是,关外蒙古鞑子却依旧是年年入寇,所谓的打草谷,到关内抢东西,杀人。

 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蒙古鞑子入寇,那也是蒙古贵族的小部分精锐,大部分是牧民而已。

  大明边军将领发现,如果能打败蒙古鞑子中的小部分精锐,就能赢得战事的胜利。因为那些牧民,是打不了硬仗的。

  因此,大明边军将领们,就自发地抽调军中精锐,针对蒙古鞑子的情况开始针对性作战。

  就是这样,慢慢地,就出现了家丁制。

  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,谁都想自己的手下都是精兵强将,可是朝廷不发足饷,拿什么来养活全军?那是不可能的事情!

  当然,也有一些将领克扣军饷,同样也会导致全军不可能都是精锐!

  如此种种,才有了明末这种情况的发生。

  有人曾经说过,这是一个比烂的年代,其实也没有错。

  明军烂,但是蒙古鞑子更烂,所以明军可以打蒙古鞑子。可建虏异军突起,走得是全民皆兵的路子,靠着抢劫蒙古和大明获得补给,去养活全军。

  这么一来,在这比烂的年代,建虏胜出!

  话说回来,眼看着自己部署下去的事情,一件件的反馈都是好结果,这让崇祯皇帝自然高兴。他的注意力,就又集中到了后勤这边。

  这天晚上,崇祯皇帝又和刘伟超视频通讯,给刘伟超说了下他这边的情况。

  刘伟超听了,便笑着说道:“这样很好嘛,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!”

  “这可多亏了你啊!”崇祯皇帝听了,感慨地说道,“要不是你,朕在这滩烂泥塘里面,哪怕知道谁忠谁奸,也不可能扭转乾坤的!别的不说,光是精钢冶炼之法,火药产出这些,朕就无法降低成本,更无法大规模配备军队。这两样,真得是对朕太有用了!”

  相比这个来说,那玻璃厂几乎都要被他遗忘了。

  刘伟超听了一笑道:“我跟你说,从农业国家到工业国家,衡量一个国家的指标不再是多少粮田产出,而是钢铁产量!由此可知,这钢铁在一个国家中有多重要了!”

  崇祯皇帝一听,深以为然,当即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