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33章 辩论 下_从明末腾飞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请问对方!贵国和蒙古结盟,通婚!难道不知道太祖当初的口号: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?”

  方以智愤怒了。

  云南大学的学子们好像早就知道他们会由此一说,一名学生上台。

  “我们从来没有忘记太祖的功劳!对他老人家提出的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!我们也是赞同的!

  我请问对方!何为外族?”

  “外族也称为胡人,是在秦汉时期出来的,那是时候匈奴称之为,后来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。”

  “谢谢!再请问!中华和华夏的意思了?”

  “中华,中者是指中原河洛地区(河,黄河;洛,洛水、洛阳)。因其在四方之中,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(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)。

 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。《列子?黄帝》有载,华胥生男名“伏羲”,生女名“女娲”,伏羲、女娲生子少典。《国语?晋语》载:“昔少典娶有蟜氏,生黄帝、炎帝。故而,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!

  两字相加就是我们中华,后我们称为中华民族。

  华夏也称夏、诸夏。是周王朝的自称,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(四夷)。

  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,华夏是礼仪之邦,与外族胡人相对。华夏又称中华、中夏、中土、中国。华与夏曾相互通用,两字同义反复,华即是夏。中华又称中夏。

  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,合称华夏。“

  “说的很好!佩服!“

  “承让!“

  双方倒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来了!

  “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,华夏和中华的两字的意思相近?“

  方以智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,但还是点头说道:“是的!“

  “谢谢!“

  “按你所说,那么请问?现在江苏,浙江就是外夷喽?毕竟只有中华的发源地是在中原地区!“

  “不一样!不一样!你是狡辩!我们都是从中原迁过来的!“这个帽子方以智可不能认,激动的说道。

  “证据了?“

  “那你有什么证据了?”

  “我没有!“云南大学的学生两手一摊,表示没有,”其实我想说的是!这些根本就无从查起!

  我们这片土地生活了无数个名族,我们中华,华夏只是其中一只,但我们是最悠久的,我们海纳百川,不断吸取,不断融和,才造就了我们现在!“

  “你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?“

  “稍等!我只是想从头让大家了解一下,那我简要些吧!“云南大学的学生把书一盖,”大家都知道,自从秦开始,我们中原地区一直受到外族入侵,也就是长城以北!他们从匈奴一直到现在清。

  而我们也从秦演变成明和华夏国。

  长城以北一直是以放牧为主,长城以南是以农耕为主,但请大这不要忘了!其实两个名族一直在融合,只是一直没有成功,最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