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六章 董卓之死_三国旌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天下第一人物,堪比吕尚张良,总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这点和大多数权臣差不多,可是王允忘了,在这乱世之中,什么声望都是假的,手下有兵有将才是实力。

  不多时,张辽带人将董卓的五百虎贲军斩尽杀绝,将尸首抬带外面掩埋,王允的脸上这才露出笑容,现在大功告成,自己只等着青史留名了。

  将死尸收拾干净,王允、吕布进宫见驾,刘协现在才十余岁,正是崇拜英雄的年龄,见到吕布长的高大英武,心中十分高兴,当即进封吕布为温侯,假节,议比三司,统领京师兵马(也就吕布自己的几千人)吕布大喜,急忙跪拜叩头,高呼万岁。

  说实话,这一刻吕布真有给汉献帝卖命的心思了。

  《三国演义》对吕布的评价过于主观,其实吕布这个人的野心不大,而且也并不是张飞所骂的三性家奴。吕杀丁原,杀董卓都是由皇帝的诏书的,可以说是奉命行事。

  论功行赏完毕,开始商议如何处理董卓,刘协对董卓怨念极深,当即下令,董氏一族,无论老少、男女,满门抄斩,董卓暴尸三日。注意,对董卓的处理是暴尸三日,这主要是刘协还没考虑靠好怎么鞭尸,而不是暴尸三日就算受刑完毕了。

  一代枭雄董卓死后还不得安宁,实在是……无法用言语表述。

  看看历史对董卓的评价,《三国志》中描写董卓:性残忍不仁,遂以严刑胁众,睚鴺之隙必报,人不自保。

  其实有些过了,首先要说一句,古代著书的都是儒生,士大夫,这些人董卓自然是十分痛恨。因为董卓执法极其严酷,算的上违法必究,但在事实上,贫民百姓敢犯法吗?能活着就不错了,敢无视律法的就是这些官员、士大夫,所以董卓惩罚的多是这些士大夫。

  再看都董卓功绩的描写:吴书曰:郡召卓为吏,使监领盗贼。胡尝出钞,多虏民人,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,使领兵骑讨捕,大破之,斩获千计。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,辟为掾。

  英雄记曰:卓数讨羌、胡,前后百余战。

  可见董卓驻守西凉还是颇有功绩的,当然咱也不是为了给董卓平反,事实上董卓这人确实不是好人,可本人只是认为史书上的东西不可全信而已。

  士大夫说董卓伏诛,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拍手称贺,这里仅对士大夫的言辞表示怀疑而已,就像后世某朝,主流媒体宣传油价上涨,人民群众表示全无压力。

  《后汉书》中更是记载了东汉的民谣:千里草,何青青,十日卜,不得生。

  简单的怀疑一下,东汉的老百姓文化水平真高。

  董卓一死,尸体被扔到街道上暴晒,到了夜晚,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,点起天灯,借此照明。因为董卓肥胖脂厚,“光明达曙,如是积日”。

  接下来就是铲除董卓的党羽,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李儒,李儒此人心狠手辣,毒杀少帝就是他亲自动的手,在朝廷的必杀名单上,李儒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