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仁待兵_大秦之神级召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无兵之国,灭亡是必然的!兵将是保国扩土的重要力量,必不可少!无兵则无将,当士兵全数阵亡或逃跑,将领一人之力,根本无法扭转局势,没有士卒听命的人,不配称为将!

  护国,需要许多精兵悍将守卫边境;攻伐,需要数以万计的骁勇之士开疆拓土;平乱,需要赤胆忠勇的兵将奋起效命,故而,军事力量是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没有强大的军力,内忧外患不断,发展空间将被锁死!

  唯有兵将数量极多,国家才有安全感,君王的心里才会踏实,有兵,对君王来说,可当盾,可当矛,进可出国境攻城掠地,退可固守边境,占据国之屏障伺机而动,乃国存图强的保证。

 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,那么经济实力是粮食,军事力量是刀剑,经济强,吃的好吃的饱,更有精神;军事强,刀剑锋利,寒气逼人,可护身可杀敌。

  因此,二者缺一不可,仅求国富,而不练兵,相当于一头肥美的猪,没有刀剑护身,敌人轻而易举便能攻进来,国内的富裕,给敌人做了嫁衣,乃目光短浅、只图安逸的做法。

  有了强大的军力,国有一把势不可挡的尖刀,外敌不敢入侵,还可以寻找机会进攻他国,掠其财夺其地,国会越来越强,所以军事方面是国强的有力保证。

  经济与军力,二者是有联系的,皆强,方为强国,国富而无锐士,必招来犯之敌,国灭财空;军力因国内经济与政策而变,国穷,无利器、装备,缺粮,军力必弱;国富,有强军之心,攻敌之策,则士卒装备精良、伙食充足,军力必将大涨。

  古时有过国家不强军,最终灭亡的例子,故而历代君王没有哪个不在意军力的,尤其是乱世之王者,攻伐之频繁,如吃饭喝水,所需的兵马钱粮耗费甚多,自然希望越多越好,毕竟兵马多,才有攻城掠地的基础。

  所以每场战争留下的残兵老兵,仍然让他们在军营中效命,因为乱世中的人口增长极慢,国内的青壮年少,若是放他们走,迟早有一天,国家会面临无兵的情况,这是毁灭性的,很少有君王会这么做,除非不要国不想活了。

  一旦国有放残老兵归家的法令,在前朝历代君王将臣来看,是自掘坟墓之举,可以料想到,很快,国内便无兵将可用,即便再次强行征兵,士卒已没有先前舍身忘死的拼命劲,他们想的是如何在战场上伤残不致命,然后根据法令,离军回家过安稳日子,这样能多活几年。

  正因如此,从古至今,老弱残兵皆留军中参战,已经成为历代军营中的规定,这么多年,从未有人更改,破坏此规定的人,被视为祸国的大逆贼。

  按照正常的思路,此规定和做法是极为明智的,表面上看,的确符合天下大势,一国之主、之将,手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