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九十四章 归天拖拉_大秦之神级召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悲情的声音回荡于房内,由于极富深情,令人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,在场的灌婴等人无不心头一颤。

  身为人臣,于君王及众重臣面前领罪自决身亡,乃遗臭万年之举,尤其是国之重臣、天下名士,此等做法会沦为世间笑柄。

  似这类身败名裂的事,自古有过不少,皆是极惨的下场,千年前的此类事,至今仍常常被世人提起,当作茶余酒后的笑料。

  要知道,在王前大胆自刎,动刀的那一刹那,鲜血飞溅、死气沉沉,会玷污君王所站的圣地,有辱君王的眼睛,乃不敬君王的大逆之罪。

  战场不同于君臣议事的地方,疆场上流血,是常事,流的是国之勇士之血,是光荣、神圣的,因为是在为国杀敌,为君尽忠。

  与君王议事时蓄意流血,还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,是对王上的一种侵犯,血液是肮脏的,行为是极为不敬的。

  因此,臣子公然在王前行此极端之举,让大王见血,于军乃不祥之兆,于王乃巨大侮辱,会受到万千国人唾弃。

  灌婴等将虽是武将,但不是不知轻重的莽夫,王前所做的任何一件大事,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,是好是坏,全看当事人,后续结果无非三种。

  要么合君王心意、得到宠信、世人赞誉;要么君王暴怒、处以极刑,世人臭骂;要么不合王意、一如既往、不起波澜。

  而今自家军师与汉王之间的事,事情的发展不遁常理,古今少有,固然无先例可参考、预测,但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可以断定。

  那便是与之前猜测的一样,视为不敬逆臣对待,遭受当世乃至万世人的冷眼,一旦自刎成功,这后果是避免不了的。

  目前汉王虽未暴怒,军师也未口出逆语,但此前的态度及现在的行为,无一不显示出蔑视君王的迹象,即便在这最后关头大义一回,也挽救不了已损的形象,难逃悲惨的结局。

  已经说出的话,好比泼出去的水,再难收回,何况正要开始极端的行为,言行态度一致,任何人都会认为其对君王无礼,不会在意死之前的一番忠义言辞。

  史上污点很小的人,就算做了有巨大贡献的事,也会因为微小的污点被人指责,此番军师有大污点,贡献与之相比,反而小的可怜,那么将面临无尽的谩骂,此乃板上钉钉的事。

  临死前的慷慨激昂之语,灌婴等人的内心深为触动,但一码归一码,心里很清楚,就算这番话是真心的,也无作用了,所以说,无论这些话是真是假,众人都不会相信,老百姓更不会听信这将死之语。

  是否爱国忠君,需要一系列的言语和行为证明,二者缺一不可,说话谁都会,口号谁都会喊,不做就是画大饼、有口无心。

  光有行为,无忠心之言也不行,闷头闷脑的去干,不说话,死的会很快,匆匆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