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87章 第187章_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成为青衣使后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身份。

  杜明因为东得省那差事办得好,便也成为初代青衣使中的一员。

  这两年,他跑了很多地方。每到一个地方,他都会深入到百姓中,看看当地的县学有没有积极展开“宣讲”活动,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启发民智的大事!一般来说,宣讲活动办得好的,当地的政治就还算清明,经济也都蓬勃向上。

  因为一个廉政爱民的地方官,他是不怕民智被启发的。只有满脑肥肠的大贪官和啥也不懂的糊涂官,他们把当地民生搞得一塌糊涂,才不敢启发民智。

  同理,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,也不怕在军中展开忠君爱国教育。杜明不曾去过西北。但他知道肯定有同僚被派往边疆,考察军中忠君爱国教育的进展。

  谁也不知道青衣使会以何种方式何种面目出现,连青衣使和青衣使之间都不能互通消息。若某个青衣使想消息作假,他就得把同僚全部收买了。而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。再说,除了青衣使,各路商队等民间组织也能传递消息呢!

  不说别人如何,反正杜明作为青衣使,办差时极为仔细。他每到一个地方还会找有经验的老农,问一问近几年的天气情况,降雨如何呢,天气有没有反常,牲畜们都安分吗,地里每年的出产总数差异大吗……并且全部记录下来。

  去年的时候,他将某地气候反常的事上报给了朝廷。其实那时候,气候的反常才刚出一点苗头,那时还是春天呢,都没有播种,但不同村子里的好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这一年只怕庄稼要歉收,杜明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朝廷……

  朝廷这边呢,皇上把这事拿到大朝上去讨论了,新乐侯虽然不知道上报这个消息的人是他的旧仆杜明,但还是力挺这位青衣使。按照新乐侯的说法,正所谓熟能生巧,老农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,他们就是这方面的行家,地里的出息如何自然要听行家的话。行家说会歉收,那朝廷这边就一定要做好调度。

  后来果然做了调度,粮食虽然歉收,但当地的民生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。

  杜明这一次回京述职,肯定是要升职的!

  他去往吏部的时候,路过一条繁荣的街市,看到有人在排队。那队伍别提有多长了,呈蛇形从街的那头盘到了这头,然后又绕弯,盘去了左边巷子里。

  杜明觉得非常好奇,拉住一个人问:“老伯,请问这是在排什么队?”

  老伯打量着杜明,笑道:“您是外乡人吧?今个儿《初旭集》发售,这都是排队等着买书的!”这老伯一看就是在地里刨食的,竟然也能说出书名呢。

  杜明有些恍然。

  老伯解释说:“不该啊,就算是外乡人,应该也听说过这本集子啊。据说每一册定稿的时候,都会由翰林院里的一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