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642章 横祸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场祸事还要从贺家去信请来的纸匠说起。

  贺家祖籍清阳,大本营自然也在北方,南方虽有所经营,但势力还是薄弱了些。巧的是,南方这些产业里头恰好就有造纸坊,最近的一处就

  在明江府以西,寄信过去也就十天不到的功夫。

  赵八达在贺家颇有地位,他打着给六公子置办产业的名头要人,还暗示自己找到了个自带新造纸方子的生意伙伴。

  明江纸坊碍于情面,也垂涎那新方子,自然不能不给,动作很麻溜地打包了一老一年青两个匠人过来。

  俩人手艺都不错,还都有一颗学习新技术的红心,路上便没敢耽搁,几乎是日夜兼程赶到的敖县,结果到了城外二十里被拦下了。

  拦人的是朝廷派驻过来“剿匪”的官兵。

  理由是,“剿匪”期间不能随意进出,需要接受盘查,尤其是非敖县户籍的外来人。

  为什么是二十里这个地方呢?

  因为这里离狗头山不远,也勉强算得上关隘,守住这里就不怕人从别处跑了。若是只守住县城几处大门,天知道外头那些真山匪假贼人会不会反过来包抄朝廷军?

  这盘查也不是特地针对他们,而是魏渠、萧通判和领兵过来坐镇支援的卢校尉几人一起商议定下的法子。

  初衷本来是好的,想要设置一道关卡,先筛一遍可疑的人,以防有岭南探子混入敖县,或是趁机逃离敖县。但,出于种种因素,政令层层下发到最前头往往会走样。

  就像孙县令过去拿朝廷这面虎皮做大旗,在税收上吸百姓血,还要利用这点将百姓的仇恨引到朝廷头上去。

  敖县只是个闭塞小县城,人数不多,百姓老实惯了,再愤怒也干不出造反的事。但,历朝历代到了后头,这类贪官污吏数不胜数,星星之火

  加起来就可以燎原了。

  跳出来置身事外地看,这些人俨然既坏又蠢,但当局者迷,这些作恶的人当时说不定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呢,完全没想过一根稻草也能压死骆驼。

  这次来“剿匪”的官兵也是如此,知道内情的仅有上头的卢校尉几人,底下小兵跟敖县百姓一样,也真以为自己是来剿匪的。大多数人都没

  有往深处想,为何一个小小县城的剿匪需要出动这么多人。

  于是,他们对待要通过关卡的过路人态度不免就格外高高在上,一来是自恃身份,二来是觉得自己拯救这些乡民于匪乱水火之中,对方再怎么感激、奉承、乃至孝敬自己都很理所应当。

  再加上军中官场都有类似陋习,不是每支军队都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在盘查时不免就花样百出,变着法子收钱。

  明江纸坊是贺家产业,说是送人过来,自然不可能只是送两个光棍儿来,而是凑齐了一支商队过来。其中,除了两个最关键的熟手工匠外,还有个副管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r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